1. 围绕“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来加快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成为2021农药业发展的主旋律。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如何服务于这一战略,保障这一重点任务的完成,需要农药业加快创新。而我国农药生产以仿制为主,农药制剂相对落后,同质化产品多,新品研发较为薄弱,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依然有待加强,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此外,我国与发达国外相比农药行业整体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从整个农药行业产品结构来看,面临着原药“强”、制剂“弱”、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低端产品竞争层面上,整个行业同质化还相当普遍,概念炒作依然盛行。而且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杀线虫剂、病毒产品少等,因此要实现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上随着“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的逐步落实,种植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农药产业就必须与种植业结构相适应,也必然需要加快农药产业结构调整。
2. 突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将促进绿色农业的兴起,促进农药生态化,绿色农药将进入发展期。
目前中国的灌溉率仅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灌溉率,造成了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专家指出,在强调粮食产量的时代,尽管中国实现了粮食多年增产,但在增产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环境的代价。因此,只有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中国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这也给我国农药发展提出了方向,即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从国际上看,高效、安全、低污染和环境相容性农药也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如印楝素农药是植物源农药产品群中的重要农药原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农药,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据统计,2019年中国农药利用率达到39.8%,2020年中国农药利用率将达到40%。但相比世界发达农业国家,国内粮食生产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量仍然偏高,实际利用率不足四成,还有化肥也是如此,未被充分吸收的化肥农药使大量土地受到严重污染。
3. 农药业将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农药对外开放力度不会消减,农药出口将会好于今年,但挑战依然严峻,风险仍然在路上。
我国农药出口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农药出口量为182.6万吨,出口额共计89.7亿美元,较上年度同期分别增长了14.37%和28.77%,预计2020年度农药出口规模有望超过上年。但要看到全球疫情蔓延与单边保护主义给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恶劣的影响,世界经济前景仍存在下行风险,贸易风险摩擦永远在路上。而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农药生产国,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国内农药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势必造成中国农药产量过剩,许多产品须依赖出口,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农药约一半产品靠出口的压力不小。但也有一些利好因素,如2021年国家将会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调整增值税税率、加快出口退税等)、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扩大开放,这些或将为农药出口带来新机遇。此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国开拓市场也会带来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大对这些国家农药出口力度,无疑是条好出路。
此外,我们要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及时监测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农药出口企业应该观大势,顺势而为,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定价话语权,特别是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防范汇率风险等方面亟需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有实力的农药企业还可以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国,积极走出去,参与产业并购和重组,从而促进中国农药业的对外开放发展。
4. 2021年农药业发展环境总体看好,市场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市场供需质量将有很大改善,尤其是需求侧管理水平将逐步提高。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优化粮食生产,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定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还要以农民为主体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这才是对农民种粮的最大支持。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等于间接地加大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加上继续实行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必将成为2021年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种田大户以及各种农业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等的兴起。所有这些,都为2021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也同样为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保证。在坚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前提下,2021年农药需求总量基本持平,但供给质量将大大提高,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如农药助剂、种衣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将会有很好的市场表现,特色小宗作物用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将会成为市场亮点。
随着对农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升,比如应对抗性,安全绿色,提高产品利用率,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全球农药新成分发现难度大幅增加,使得农药研发效率缓慢下行,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新品研发;与此同时,通过对现有农药产品采用复配等剂型改善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从而使得现有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有所延长。
随着下游国际农药巨头的不断整合,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在国际农药巨头并购整合的同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带动中间体和原料药龙头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期未来,随着农药产业链价值重构,国内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由于国际农药巨头具有极强的制剂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在农药专利到期后,仍能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专利到期,生产厂商逐步增加,原有的专利产品的价格将有所下降,带来产品的市场应用进入一个加速放量的局面。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同下游客户之间联系紧密,在专利到期后,随着下游需求的提升,过期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比逐渐增加。
近年来,各国严格管控农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对部分农药制定了相关限制性的措施。例如,新西兰于2017年4月发布通报,撤销部分品牌的百菌清制剂的登记,同时对部分含百菌清的品牌制剂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使用者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后方可使用;2019年5月,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在完成对2,4-D的重新评估后,决定维持该除草剂的登记,但对使用时的浓度、使用人员、防护装备、缓冲区设置、最大使用剂量等做出了规定,并修订了所有现行的残留限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