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贝博ballapp在线-BB贝博ballbet网页登录
• 地址: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环园北路95号
• 内贸部电话:0519-82824504
• 外贸部电话:0519-82821700
• 传真:0519-82883308
请给我们写信

我国化工行业特点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4-08-06 19:50:17 来源:贝博ballapp 作者:BB贝博ballbet网页登录

  化学工业简称化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与农业、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化学工业是从19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发展较快的一个工业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化学工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基本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相关工业发展的化学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不仅在总量上迅速发展,而且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组织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到“十一五”末,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已进入世界化工大国的行列。

  2010年,我国化学工业产值达5.23万亿元,按汇率计算已突破7,700亿美元,超越美国(7,340亿美元),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化学工业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原料来源划分,可分为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行业;天然气常与石油共生,也常把天然气化工归属于石油化工。从产品出发,可划分为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分支。还有多种分类方法,但每种分类方法都难于严格适应。

  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生产部门,如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行业,农药行业,化肥行业等,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化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建筑、轻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石化产业正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快速成长期,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2009年全国石化行业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同比增长0.3%,大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石化产品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景气度回升,行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94%,位居世界第二。

  目前,世界化工的主体是石油化工,但中国由于原油资源储量不足,目前原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53%左右,而且未来还将不断上升。如此高的依存度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煤化工的发展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态势渐趋明朗,目前国际油价重回100美元/桶以上,煤化工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传统煤化工如煤制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等价格和消费量有所回升,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的原因,当前传统煤化工行业开工率仍然较低。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煤制烯烃的在建及拟建产能达2,800万吨,煤制油在建及拟建产能达4,000万吨,煤制天然气在建及拟建产能接近1,500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500万吨(数据来源:中国精细化工门户)。总体上,目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存在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但这一行业的发展仍在加快。

  从产品生产的过程角度分析,基本有机化工产业作为整个石化工业的龙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化工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已经由过去的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转变为国有企业、港台、外商投资并举的局面,投资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但可以加快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的发展速度,还可极大地提高整个行业的产业发展水平。基础化工行业的景气状况主要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受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拉动,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有机化学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是化学原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化工行业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基础原料的下游产品,又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品种繁多、合成路线选择性广、市场需求前景好、合成技术进展迅速等特点,它主要包括炔烃及衍生物、醇类、酮类、酚类、芳香烃衍生酸酐等,其产品主要有乙烯、丙烯、苯乙烯、三苯、甲醇、乙醇等。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目前我国有机中间体行业呈现出装置大型化、原料供应充足、下游需求旺盛、部分合成技术取得突破的局面。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分析,2011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增速同比减缓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乙烯产量1,528万吨,增长7.4%。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4,798万吨,增长9.3%;合成橡胶产量349万吨,增长13.1%;合成纤维产量3,096万吨,增长13.9%。橡胶轮胎外胎产量83,209万条,增长8.5%。

  据工信部分析,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下同)31.5%;利润总额8,070.1亿元,增长18.83%;主营业务收入10.8万亿元,增长30.44%;资产总计7.74万亿元,增长18.73%;从业人员669.53万人,增长8.59%。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43万亿元,增长23.4%。其中石油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14.7%,占行业的10.29%;化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01.26亿元,增长28.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占比67.13%。行业进出口总额6,071.46亿美元,增长32.3%,贸易逆差2,624.6亿美元,扩大38%。其中石油加工业进出口总额623.45亿美元,增长32%,占行业的10.3%;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3,239.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占行业的53.4%。2011年,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甲醇、纯苯、化学试剂、轮胎等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国原油产量2.04亿吨,增长0.3%;天然气产量1,025.3亿立方米,增长6.9%,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增长4.9%;成品油产量2.67亿吨,增长5.9%;乙烯产量1,527.5万吨,增长7.4%;甲醇产量2,226.9万吨,增长36.3%;合成树脂4,798.3万吨,增长9.3%;轮胎外胎产量8.32亿条,增长8.5%。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占据化学工业大半壁江山(产值占比56.3%),而且在行业效益的增长中举足轻重。2011年,专用化学品利润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约达31.5%,较上年上升约1.5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占比16%,较上年同期上升约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原料占比13.5%,较上年上升约0.7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三大领域在化学工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9%。

  据工信部分析,2012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3535.4亿元,下降15.9%;主营业务收入5.60万亿元,增长10.4%;资产总计8.10万亿元,增长12.8%;从业人员648.9万人,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7341.72亿元,增长30.7%;进出口总额3320.69亿美元,增长10.4%。2012年上半年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平稳增长,全国原油产量1.01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536.2亿立方米,增长6.3%;原油加工量2.29亿吨,增长1.7%;成品油产量1.38亿吨,增长4.4%;乙烯产量758.4万吨,下降3.3%;甲醇产量1311.3万吨,增长17.3%;合成树脂2605.2万吨,增长9.4%;轮胎外胎产量4.20亿条,增长8.2%。工信部分析,2012年上半年石化市场需求总体增长趋缓,1~6月,我国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11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7.3%,增幅与1~5月持平;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约2.17亿吨,增幅8.8%,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基础化学原料消费增长总体趋缓,合成材料需求回升。外需市场严峻,国内化工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上半年,化学工业出口增幅仅为3.2%,与去年同期超过36%的增幅相比大幅回落,国内市场相对较好,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给国内市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上半年,甲醇进口247.2万吨,约占同期表观消费量16%;乙烯进口63.6万吨,增幅超过37%;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分别进口358.7万吨、181.2万吨和60.3万吨,分别占同期表观消费量的42.9%、25.3%和8.5%。部分过剩行业继续扩能,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甲醇市场长期低迷,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装置开工率不高,但产能依然在扩张。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有机原料,约有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它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二氯乙烷、苯乙烯、聚苯乙烯、乙醇、醋酸乙烯等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与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乙烯工业已经成熟或日趋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乙烯工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8年全国乙烯产量为1,025.63万吨;2009年全国乙烯产量为1,069.92万吨;2010年全年中国乙烯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1.7%达到1,418.9万吨。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乙烯产能达到1,468.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国内单体乙烯消费量为1,496.2万吨,比2009年增长32.3%,自给能力有较大提高;当量消费量为2,800万吨,但自给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大量进口弥补市场缺口。2011年上半年,国内累计生产乙烯781万吨,同比增长17.2%。

  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2012年一季度,全国乙烯产量为392.4万吨,同比下降0.91%;表观消费量达424.9万吨,同比增长1.0%;进口量达32.5万吨,同比增长29%。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市场容量为世界第二,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石化产品市场中心,刚性需求将不断增长。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精细化工、轻工纺织、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建材工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需求的强劲增长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石化产品竞争的共同市场,未来中国乙烯市场容量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内企业新增乙烯产能计划,预计2012年我国乙烯需求量达到3,500万吨,乙烯自给能力有较大提高,当量消费量自给率达到70%,但供应不足的状况仍将长期存在。未来几年,国内还有来自传统技术外的乙烯产能上马,比如神华集团与陶氏化学合资采用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的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宁夏采用甲醇制烯烃工艺的150万吨/年乙烯装置。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2,300万吨/年,自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

  2010年受到中东和我国乙烯及下游产品产能扩张的带动,全球市场需求开始复苏,2010年全球乙烯需求量比2009年增长4%。从地区来看,20世纪80年代,世界乙烯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这三个地区的基础石化行业产品产量占到全世界的80%,但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50%,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全球乙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亚洲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25%。随着发展中国家建材、包装、汽车等乙烯下业的发展,乙烯需求会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15年,全球乙烯需求将达到1.5亿吨。实际上,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一种重要有机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它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苯酚、丙酮、丁醇、辛醇、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以及异丙醇等,其他用途还包括烷基化油、催化叠合和二聚,高辛烷值汽油调合料等。

  近年来,受下游衍生物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全球丙烯消费量大幅提高,亚洲尤其是中东地区在世界丙烯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以前世界新增的丙烯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约占全球新增总能力的76%。

  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丙烯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由于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丙烯需求量的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丙烯总产能约为1,050万吨,其装置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约占我国丙烯总产能的90%。预计中国2011年的丙烯产能将达到1,380万吨/年。目前,我国丙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乙烯,丙烯最大的衍生物聚丙烯需求的增长率稍高于乙烯最大的衍生物聚乙烯的增长率,并且这种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下去。由于国内丙烯需求的增长远大于生产的增长,导致我国丙烯供不应求,自给率较低,在丙烯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居逆差地位。丙烯的下游产品如聚丙烯、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丁/辛醇等历年均有大量进口。预计2012年前,我国丙烯需求年均增速在6%左右,2013~2015年年均增速为5%~7%;预计2015年中国丙烯表观需求为2,100万吨,当量消费接近2,600万吨。

  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长带动了丙烯的需求快速增加,丙烯产品市场前景仍然较好。我国聚丙烯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近几年,随着多套较大型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迅速,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09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已超过了80家,生产装置100余套,全年聚丙烯树脂产量达820万吨。2010年我国聚丙烯行业总生产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目前,我国聚丙烯产量来自乙烯联合生产企业的约占40%,以炼油厂副产的丙烯为原料的约占60%。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聚丙烯产量达到917万吨,同比增长13.5%;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聚丙烯产量逐年攀升,但是由于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汽车注塑制品等下游需求较为旺盛,我国的聚丙烯消费量增长十分迅速,现在我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聚丙烯产品。巨大的需求潜力使得中国市场成为世界聚丙烯巨头争夺的焦点。预计今后几年内,中国聚丙烯行业将持续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15年我国聚丙烯产能为1,698万吨,需求为1,780万吨,缺口82万吨。

  目前,以丙烯为龙头的化工链正在发展过程中,以丙烯为原料源的后续化工产品市场能力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以丙烯为原料源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产品市场利益非常丰厚,所以以丙烯为原料源的化工链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甲醇系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有毒。甲醇用途广泛,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甲醇的主要下游产品包括甲醛、二甲醚、甲醇汽油、醋酸、MTBE等,各产品对甲醇的支撑力各有不同,由于长时间低迷的终端需求以及替代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内甲醇传统的最大下游甲醛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减,二甲醚、甲醇汽油和MTP/MTO则作为替代能源方面需求递增。世界甲醇生产主要分布在天然气产区,包括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中国“富煤、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甲醇来源路线主要是煤炭。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甲醇生产企业295家,总产能达到4654万吨,同比增长21.2%,其中新增产能867万吨;甲醇产量2627万吨,同比增长49.9%;装置开工率56.5%,同比增长10.9%,如果扣除全年停产的装置,装置开工率达到62.1%。新增产能中,大型甲醇装置多是以煤为原料,分布于西部资源地;中小型装置多是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中大型装置多配套有下游产品,延伸了产业链。2011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甲醇产能53万吨。2011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3195.8万吨,同比增长40.8%。甲醛、醋酸对甲醇的需求分别增长约4%和10%,二甲醚、甲醇燃料(甲醇汽油)对甲醇的需求增长超过50%,甲醇制烯烃对甲醇需求达到260万吨。2011年我国甲醇进口573.2万吨,同比增长10.45%,平均进口价格368.7美元/吨,同比增长了73.7美元/吨,提高了25%。进口甲醇占我国表观消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2.9%下降到2011年的18%。目前我国甲醇生产存在着国内产能开工率不足、同时又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从国内甲醇产量的省份分布来看,山东、内蒙古、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煤炭大省为我国甲醇的主要生产地,向资源地集中成为我国甲醇产能布局的主导趋势。

  近年来,国内甲醇价格波动剧烈。2011年,甲醇市场由于需求的增长及理性开工生产使甲醇的价格稳中有升,据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甲醇平均出厂价2710元/吨,同比提高18.1%,初步改变了前几年市场价格在成本线月份出现欧债危机等情况时,甲醇价格大幅下滑,甲醇企业主动减产,稳定了市场,避免了价格的大起大落,表现出行业的成熟和理性。2011年10月2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甲醇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推出甲醇期货品种,有利于优化甲醇的价格形成机制,指导甲醇上下游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促进甲醇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供求平衡;有利于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国家甲醇产业政策的落实,促进甲醇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基础化工行业增速大幅下滑,景气度迅速下降,但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自2009年8月起,行业回升势头明显,产品产量增长范围增加、行业开工率有所改善、大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但由于化工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2009年基础化工行业多数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保持增长的同时,整体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均有所下降。2010年以来,中国化工行业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全行业景气度缓慢回升。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危机过后,都会出现大的利益调整,大的格局变动。而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会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预计未来3-5年,中国石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原材料工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多种产品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所处工业化阶段,以及由工业化阶段所决定的需求、供给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从目前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而高端和新型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这期间将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要为应对未来需求升级和产能过剩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转型时期,化学工业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快,以适应国内相关行业产业升级对化工产品提出的更高需求。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多年迅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在传统大宗石化产品领域,结构性短缺主要体现为:产品总产能已超过国内市场需求量,但与此同时装置开工负荷较低,仍有大量产品进口,例如2009年我国有甲醇年产能2,200万吨,(不包括联醇)装置开工负荷仅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年,其中竞争力不强的因素较突出。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结构性短缺主要体现为:高端品种短缺,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进口依赖程度高,部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目前尚处于空白。

  我国化工产品结构性短缺,其原因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受到多重制约,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落后产能仍占有较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引导,产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布局仍存在原料与生产分割、产品与市场分割等不合理之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校弱,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实现生产应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

  我国原油资源短缺,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并且产量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随着国内炼油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交通运输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油缺口逐年扩大。2009年我国原油缺口高达2.1亿吨,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达到2.62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5%,同时还将面临着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原油资源的短缺,不仅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制约,而且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受轻烃资源限制,国内乙烯裂解原料以石脑油为主,与中东以乙烷为主的原料路线相比竞争力较弱。而且,我国原油重质化趋势明显,化工轻油收率有限,还要考虑油品、乙烯与芳烃之间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乙烯工业总体竞争力和发展规模,进而影响到了下游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和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的化工利用已受到制约。并且,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远离消费市场;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偏高,经济性较差。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同时,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煤化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但煤化工生产普遍具有耗水量大的特点,而我国水资源缺乏,并且和煤炭资源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制约因素。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升级,能源、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基本工业产品需求量激增,钢铁、冶金、石化、建材、机械制造等重型工业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重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此外,我国还面临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在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这是对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多个工业行业提出的重大课题。近几年,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上升,给石油和化学工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近些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展,但仍然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技投入少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研发经费,低的只占企业营业额的0.5%,高的也只有0.8%;进驻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研发经费能达到1.9%,中小企业只有0.63%。而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额平均为3%,高技术企业为5%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具有系统复杂、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等一系列自身特点,因此目前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系统使用的技术大多数仍处于追随和仿制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媲如,在成套技术方面,许多先进技术仍需要系统地进行集成和优化;已经国产化成功的大型设备,在质量和运行稳定性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开发方面,相当一部分尚停留在试验阶段,尤其在中下游产品领域,产业化推进速度较慢;在节能减排方面,许多先进技术,如节能节水技术、过程耦合技术、智能化模拟技术、污水零排放技术等,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国外普遍采用的先进控制技术(APC),在我国还处于试点和局部推广应用阶段,限制了高水平装置优化操作运行。

  国家发改委2006年7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作为核心目标,强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一是政府在“两高一剩”生产领域,推动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行业龙头做大做强的政策。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当中逐步扩大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地位。二是化工新材料子行业从资金、技术和税收等各方面得到政策扶持,将蕴含着较多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石油和化学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仍将处于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而根据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化学工业发展速度通常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我国化学工业仍将处于稳定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2020年之前,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将保持7%左右,相应地化学工业将保持每年9%左右的增长速度。

  200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明确要求要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煤化工行业为产能过剩行业,并要求要严格执行煤化工产业政策,遏制传统煤化工盲目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禁止建设不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的焦化项目。综合运用节能环保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焦炭实施等量替代方式,淘汰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产能。对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

  2010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全面清理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价格优惠。

  2010年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国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天然气项目。“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区发展煤化工。

  2010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决定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等六类商品、共246个税号的出口退税。

  2010年6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关于促进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将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企业能源和环保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2011年5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正式发布。同时,行业科技、标准化、质量、安全、环保、教育6个专项规划以及氮肥、磷复肥、农药、电石、纯碱、涂料、橡胶、无机盐等17个子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同期发布。《指南》在总结石化行业高速发展及面临问题的同时,也对“十二五”如何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做出了战略指导。未来5年中,石化产业将突出更加重视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指南》指出,未来5年将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行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突破80至10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超过15家。同时,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6.5亿吨以内,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乙烯产能达到2,600万吨左右,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70%左右。“十二五”期间,针对传统领域的结构性过剩和高端领域的发展不充分,石化产业将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附加值、高档化工产品在石化总产值中的比率。为此,《指南》首次提出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主要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增长点,把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与此相关,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都被《指南》列入了发展方向。针对传统化工产品利润下滑的问题,《指南》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列入了“十二五”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要求三大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行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从“通用型”向“专用型”转移。同时提高甲醇等结构性过剩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控总量,加快开发新技术、新品种,延伸产品价值链。注重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也是石化产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指南》指出,“十二五”期间,行业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行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与经济总量相称的国际地位和高质量形象;产品的实物质量全面达到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重点领域的主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国际水平;形成500个行业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抓好一批质量兴业示范项目。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行业节约安全清洁发展、实施“质量兴业”战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大中小配套协调的行业企业体系等措施也将进一步加强。为落实这些具体目标,《指南》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强化行业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抓好典型培育、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和化工园区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等。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危机过后,都会出现大的利益调整,大的格局变动。而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会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预计,未来3-5年,中国石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未来时期内,石化产业增长速度将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相协调,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1年增加值达到1.75万亿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基本达成,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石化行业将进入新一轮产业发展周期。

  (1)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的大型化工公司在全球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的最佳组合,加快将原料供应基地转移到中东,将产品生产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我国主要以产品出口的形式参与国际化工市场分工,是中低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2)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发达国家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三是产品的开发重点转向技术含量高、回报率好、具有前瞻性的产品领域,而技术的开发重点转向大型化生产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新催化技术、绿色化学品技术、替代能源和替代石化原料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方面。我国化学工业处在产业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以及化工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是发展的重点。

  (3)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世界大型石化公司一是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向生命科学、生物化工、特种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三是大型石油公司整体合并,进一步强化其在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我国的大型石化公司也在不断强化其核心业务。

  (4)“绿色”化工成为重点,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一是开发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及绿色化学品。二是发达国家继续缩减基础原料、能耗和污染较高的产业。三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四是基地化、园区化发展步伐加快。加快建设集约化的化学工业园区,推进化学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合理安排产能建设,保持产业稳定增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加强技术创新进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切实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

  未来三至五年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目标是产业结构调整,遵循“优化布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订购    返回>>
贝博ballapp | ballbet贝博在线 | 产品中心 | 资讯中心 | 生产设施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备案序号:苏ICP备06032606号 版权所有 (c)2015 网络支持 中国化工网 生意宝 著作权声明